地下管廊,不破瓶頸難提速【摘要】根據住建部下達的任務,我省今年必須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82公里,但截至8月下旬,全省僅開建20公里。蘇州工業園月亮灣地下管廊,通信管線沒進入;無錫太湖新城地下管廊,暫無通信管線;南京河西地下管廊,電車電纜、交管監控信號管線、蒸汽管入廊,通信、供電管線未入。 根據住建部下達的任務,我省今年必須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82公里,但截至8月下旬,全省僅開建20公里。住建部近日再次重申,今年開建2000公里以上地下綜合管廊,這個任務必須完成。不僅江蘇,其他各地地下管廊建設進度普遍較慢。記者最近在多地調查發現,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建設,迫切需要省級乃至國家層面加快頂層設計,制定一系列政策,使得投資、建設、管理、運營等各個環節有章可循,打破制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瓶頸。給城市管線安個共同的“家”8月17日,蘇州城北路地下管廊開挖主體工程已進行5公里。這條省內規模最大的在建地下管廊,長8公里,寬9米,設有4艙,明年底建成后,供電、供水、通訊、燃氣、熱氣管線全部進艙。借道其中熱力艙,當地熱電廠可送熱進城。蘇州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姜裕華介紹,這條管廊建設結合城北路同步推進,原有地下管線需先遷移,建筑拆遷量達幾千平方米,工程推進難。作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國家試點城市,蘇州“十三五”規劃建設管廊110公里,當地另一在建地下管廊為太湖新城地下管廊一期,結合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而設計,全長3.27公里。而在無錫,27.8公里長的太湖新城綜合管廊建成20公里。除蘇州,連云港[-0.20% 資金 研報]、新沂、漣水等市縣在建地下管廊,南京、鹽城、徐州有望年內開建地下管廊。保障城市運轉的供水、供電、供氣、通信等管線,堪稱城市生命線。南京市區地下管線有20多種,總長5.5萬公里。南京管線中心主任嚴建國坦言,城區道路下面布滿管線,不少區域已無空間,只得突破規劃要求,放至車道之下。傳統的直埋管線,管線維護、擴容難,導致道路反復開挖。上半年,南京城區道路開挖雖大幅減少,仍有600多起。今后幾年,當地城區水、氣管線老化,面臨更換,又要大規模開挖道路。蘇州市區道路開挖一年少則300多起,其中兩成影響交通。全省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4857平方公里,各類地下管線長達幾十萬公里,而地下綜合管廊總長不到60公里。省里提出,到2020年建成地下綜合管廊300公里。利用新城開發、老城改造機遇,建設地下管廊,讓地下管線有個共同的“家”,而且各得其所,就能避免馬路反復開挖。在蘇州工業園月亮灣商務區核心圈,記者找不到一個窨井,管線都進了地下管廊。這條長920米、寬3米多的地下管廊,中間供人行,兩側布給水管、高壓管和供冷管,向周邊樓宇集中供冷、供電、供水,商務區入駐企業無需裝空調,僅此就節省4000萬元,每年還節電1萬千瓦時。管廊投用6年,區內路面沒開挖過。在無錫太湖新城,中水管、自來水管、22萬伏和11萬伏電纜進入地下管廊,同樣避免道路開挖。推進管線入廊強化規劃剛性在南京、無錫、蘇州已投用的地下綜合管廊,記者看到,多種安置管線,尤其供電、通信管線的橋架過半閑置。管線單位不愿入廊,不愿繳費,全省已投用管廊還沒收到使用費。蘇州工業園月亮灣地下管廊,通信管線沒進入;無錫太湖新城地下管廊,暫無通信管線;南京河西地下管廊,電車電纜、交管監控信號管線、蒸汽管入廊,通信、供電管線未入。新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長孟亮介紹,當地建成蘇北首條地下綜合管廊,5.5公里長,去年投用以來,電信運營商已談攏愿意管線入廊,但供電管線入廊仍在商談。在南京江北新區,10公里長的地下管廊去年底已交付使用,至今未有管線單位敲定入廊。相關人員介紹,管廊設計之初即與水、電、氣管線單位對接,按其需求預留孔位,設置投料口,等真正要入廊,各家又往后縮。地下管廊利用率不高,根子還在條塊分割的體制上。各類管線單位,地方能管到的,尤其水、氣,管線入廊難度不大,而地方管不著的,尤其供電、通信,管線入廊難度大。今年,蘇州將立法,要求管廊覆蓋范圍內的管線強制入廊。姜裕華表示,立法為管線入廊提供剛性保障,但管線單位也可繞過管廊區域布管。雖然去年國務院已發文,要求已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內,所有管線必須入廊。但多地管廊建設單位反映,供電、通信是垂直管理,管線單位拿“上級”做擋箭牌。碰到壟斷行業,地方話語權弱。這些管線不鋪設,城市運轉受影響,急的還是地方。業內人士直言,對地下綜合管廊的好處,管線單位不是不知道,但從管線設計、建設到運營、管理,不少部門已形成穩定的運轉體系和工程利益機制,要打破既有體系,各家缺少動力不難理解。全省13個設區市都在編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,各地應強化規劃的剛性,不為管線單位另辟空間布管。同時,國家部委應高位協調,出臺可操作性政策,明確“條”服從“塊”,所有管線按要求進入地下綜合管廊。讓社會資本看見“錢”景蘇州月亮灣地下管廊,始建于2008年,單艙,不到1公里造價4000萬元;桑田島地下管廊7.8公里長,雙艙,造價8.7億元;蘇州城北路地下管廊,工程預算1.5億元/公里;南京河西、江北新區地下管廊,投資6000萬元—7000萬元/公里。地下綜合管廊造價不是一般的昂貴。據住建部測算,使用壽命為50年及100年的地下綜合管廊,每公里建設運行成本分別為1.6億元及2億元。省內已建綜合管廊,多由園區及政府城建平臺投資。蘇州成立地下綜合管廊開發公司,城建平臺占股45%,水務占股20%,4家弱電單位各占股2%,為供電預留股份15%。城建平臺與管線單位“抬石頭”,承擔城北路地下管廊的投資、建設和運營。國家要求各地創新投融資模式,以PPP形式吸引社會資本,參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。新沂今年對外發布23公里長的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,已有7家國企通過資格預審。這是省內迄今唯一的地下管廊PPP項目。省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黃富民認為,按“誰投資、誰收益”原則,國家應出臺政策,明確地下管廊公益性基礎設施屬性,設定投資回報率區間,并給予相應的融資貼息及稅收優惠。只有看見穩定的“錢”景,社會資本才愿意入地建管廊。去年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發文,明確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,管線單位要支付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。兩部委要求,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。業內人士認為,地方政府與部分管線部門博弈能力不對等,很難達成合理的價格。廊道建設、維護成本如何測算,入廊費、日常維護費怎么定,關系投資者的利益回報,需要國家敲定基本原則,由省級物價部門定價或給出指導價。
文章分類:
行業資訊
|